为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教学需要,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和校园稳定,吉林大学10 月11日起紧急启动本科在线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和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各项工作,保障在线教学有序稳定。
一、本科教学总体情况
本学期第八周(10月10日-10月16日),学校共开设理论课2134门,5400门次,在10月11日后所有课程转为线上。其中,开设的课程中必修课1035门、选修课1099门。授课教师2989人,上课学生38495人。
二、“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
本周是教务处开展“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的第四周。校院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专家,学院(中心)领导,教研室主任继续走进课堂,线上线下听课巡课。听课内容包括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课程内容更新迭代、教学方法创新和师生互动等方面。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周,督导专家线上查课,提交听课评价记录598份,课程详细评价239条。各教学单位提交听课评价记录227份,其中院领导提交听课评价记录87份。公共外语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院领导积极带头听课,保障学院教学秩序与质量。
根据督导专家和学院提交的评课记录数据统计,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基本可以做到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难点突出。很多教师能通过详细板书、配合例题、使用动画或视频等方式讲解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在课前进行识回顾,课程最后对本节课重难点做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学习目标,值得学习与借鉴。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基本都能很好地做到语言表达清楚、流畅,逻辑性强。有95%的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督导专家提出,有许多课程都采用了分组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值得鼓励。同时建议授课教师也要注意对课堂进度的把控,学生讲解相关内容时要限制时间。可以设计同学评议环节,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思考讨论之中。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讲授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同学们未考虑的方面做出补充,充分体现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效果方面显示92%的课程学生出勤率较高或满勤,课堂秩序良好。督导专家建议,在线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加强课堂管理。可以课前联系未到学生,师生全部打开视频面对面授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同时可以合理运用在线教学系统,以“腾讯会议+雨课堂”方式组合弥补各自的不足,使得在线出勤、作业、回答问题的这些过程性考核更有理有据。在98%的课程中学生基本能理解和掌握所授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督导专家建议教师授课时应兼顾学生的反馈,关注学生是否跟上讲解进度,避免使用大量的、学生比较陌生的术语影响学生掌握效果。
此外,督导专家还重点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为新授课的青年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督导专家对青年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讲课认真投入并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建议在授课时,除了精心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外,还要熟悉教学内容并熟记于心,避免过分依赖课件,导致与学生交流与互动不足。要注重把握课堂节奏,突出重点难点,提升授课效率。希望青年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精准把握教学进程、熟悉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克服面面俱到。同时,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恰当设计教学思政。
督导专家们深入本周课堂,在以往推荐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一批教学“榜样课程”和教师。希望广大教师互相学习借鉴,提升在线教学水平:
三、日常教学 有序开展
召开落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攻坚战”业务能力提升午餐会。通过梳理教务管理工作流程,分析存在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和路径。以强化服务意识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广大师生做好教学管理服务保障工作。
召开教务处数据管理业务研讨会。以本次吉林大学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数据平台数据填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数据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数据效能,形成科学规范、互动有序、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发布《关于统计报送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工作量的通知》。公示推荐省教材委员会专家成员及教材专家库人选。
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同时开展吉林大学一流本科实践教学提升行动系列研讨会——毕业论文(设计)专题(农学部专场)。
学校与中国知网合作,开展202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系列指导(第一期)。第一期讲座共有8讲,主题涉及文、理、工等不同学科,涵盖前期的选题、开题、查阅文献资料、综述写作等,中期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以及后期答辩等,同时还将讲述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如何拥有良好心态、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等同学们关心的话题。
教务处举行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系列培训(第二十八场),持续促进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数字化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