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教学总体情况
本学期第六周至第八周(3月25日-4月16日),学校共开设课程2143门,5332门次,其中,必修课1113门、选修课1030门。第六周至第八周新开课110门。授课教师3145人,上课学生32932人。
二、督查听课 提升质量
本学期第一周至第六周(2月20日至4月2日),教务处开展吉林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常态化听评课,坚持“督、导”并重,“改”为目标,帮助、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本次常态化听评课中,校院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专家,学院(中心)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同行教师共听课1216次,覆盖课程642门,覆盖教师871名。其中校督导专家共听课1088次,覆盖课程596门、覆盖教师818名。教师平均得分为85.60分,中位数是90.75分。教师得分分布如下图所示。
校督导专家评价问卷各项指标与得分如下表所示。根据结果,问卷评价到的课程在守时守规、仪态仪表、课前准备几个方面认可度较高,在教学方法、课堂秩序、课堂氛围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指标点 |
问题 |
标准化得分 |
守时守规 |
守时守规:教师无迟到、早退现象,不随意调停课。(5分) |
97.4 |
仪态仪表 |
仪态仪表:教师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举止大方。(5分) |
96.2 |
课前准备 |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内容娴熟,教案、教具完备。(5分) |
95.8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教学大纲要求。(10分) |
95.5 |
课程内容 |
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重难点突出。(10分) |
92.9 |
教学材料 |
教学材料:ppt制作精良,ppt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匹配。(10分) |
89.5 |
课程思政 |
课程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以下元素:(多选题,10分) |
86.1 |
语言表达 |
语言表达:教师语言表达清楚、流畅,逻辑性强。(10分) |
93.8 |
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增强教学效果。(10分) |
88 |
课堂秩序 |
课堂秩序:学生出勤率高,无迟到、早退现象,课堂秩序良好。(5分) |
88 |
课堂氛围 |
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活跃。(10分) |
84 |
学生收获 |
学生收获:学生基本能理解和掌握所授内容,达成教学目标。(10分) |
90.6 |
对得分较高的课程,督导专家的反馈有:教师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课堂教学非常投入;教师讲课时,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能够追踪学科前沿热点,理论联系实践,生动阐释教学内容;教师能够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采用了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回答问题,学生认真听讲、参与度高。通过总结优秀课程教师的经验,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风格特点,为学校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和目标。
对于得分偏低的课程,督导专家发现的问题有:教师授课方式较为单调,教师和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听课状态不佳、出勤率偏低;PPT缺乏设计,重点不突出。教师讲课不离台、不能脱稿讲授。督导专家建议,教师应积极主动管控课堂,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成果导向。
三、“吉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年”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战略,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准备工作,切实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展“吉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年”活动。通过“深调研、改作风、提效能”等系列行动,总结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注重解决广大师生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治根本、管长远的工作机制。
本次“质量建设年”活动重点开展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教学大调研”活动。教务处采取听、访、查、看、问、谈等多种形式,围绕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教学成果孵育、一流本科实践教学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等相关专题在学院中开展调研,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基础,立足当前工作实际,谋划长远规划,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二是开展“教学专家进课堂”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听评课和思政课程专项督导。以教学为根本,严肃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督,从严治教,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优质、高效运行。同时通过走进课堂挖掘出一直默默无闻,深耕教学的教师代表并进行表彰,鼓励广大教师以教学为根,潜心教学、匠心育人。三是开展“我为教学献一策”活动。教务处在教务评价系统中开通“日常反馈”版块,畅通学生与教师、学院、学校反映问题、提出问题渠道。同时继续开展“教务工作面对面”系列座谈会,围绕师生在本科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积极听取师生意见建议。深入查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凝聚智慧、改进工作,努力提升本科教学管理水平,切实为广大师生做好教学服务保障工作。
四、专业建设工作系列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务院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与教育部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工作要求,教务处着力开展我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及专业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吉林大学共有140个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2个。但仍然存在学科本科专业体系整体建设薄弱,专业体系“大而不强”,专业建设管理和调控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教学质量监测机制与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问题。为推动我校专业调整优化和一流专业建设,教务处成立专业建设科,负责专业建设与调整优化等相关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系列调研。
教务处向国内专业建设水平高、专业结构调整起步早的双一流高校开展调研,学习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先进经验做法。先后通过电话和视频会议方式咨询国内一批重点高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在广泛调研国内优秀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学院、交通学院等9个学院开展专业建设专项调研座谈活动,下发“吉林大学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建议函”7份。后续教务处将继续推动专业设置优化调整与专业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学校本科专业建设管理系列规章制度,开展专业分级评估,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教务工作面对面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要求,全面推进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平台建设。教务处与学校相关学院开展“2+5”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研讨会,同时持续开展系列教务工作面对面活动,包括“2+5”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体系“黄大年班”“李四光班”建设研讨、“吕振羽班”建设研讨、“饶斌班”建设研讨、“生物育种”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研讨会。围绕试验班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培养方案制定、选拔和退出机制、课程定制、导师制、科研训练等与学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
各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配合学校的改革举措,充分利用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政,在新赛道上把握机遇和挑战,以试验班为先导,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升级,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学校有组织教学抓重点、高协同、勇创新的优势,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点带面践行学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