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部本科督导组组长 张乃生教授
2023年6月,本人重点听取一线青年教师的本科教学情况。对于已结课的课程,以视频回放的形式进行教学督导检查。听课过程中发现动物医学学院关继羽老师的PPT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讲课生动有趣、气氛轻松活跃,思政融入潜移默化。并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关老师善于引导启发,通过实际案例及形象类比讲解抽象的病理生理学概念,学生反响积极。
关老师是动物医学学院青年副教授,讲授的课程是面向动物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动物病理生理学》,学生出勤率为100 %。本次讲授的是第十二章“休克”中第一节“休克的分类及其发展过程”。应该说,作为青年教师,关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驾轻就熟,俨然像一名深耕教学的老教授。带着好奇心和疑问,抽取了本节课的教案资料,发现教案内容充实丰富、教学手段设计得当、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讲什么、怎么讲都有明确标注。随后与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到关老师备课无论在时间上还是教学环节设计上都有很大投入。为了讲好一堂课,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讲解、教案设计等都要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推敲。这些都映证了一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讲好一堂课与用心备课的因果关系。其中印象深刻的有这几方面:
1.备课充分,教案完整。关老师十分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教案中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清晰、案例契合实际。通过导课引导学生认识“休克”与“昏迷”的区别和联系,启发学生从“原因→机制→影响”三个层面理解休克的概念。为重点解析休克分类,以生活中“水泵抽水”为例类比休克类型,将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本节课教案
2.教学手段多样化。PPT制作精良,利用PPT进行重、难点归纳;通过“提问-回顾-思考-解读”的形式循序渐进引入重点概念;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直观展示休克发生时“微循环”变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背后的机制;通过流程图展示、前章知识点回顾、临床案例剖析等方式逐步“拆解”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系统解释休克在细胞、器官层面对机体的影响,深化学生对休克临床表现、兽医临床医疗方案的理解。
3.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关老师在讲授休克发展进程时,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动物与人休克症状表现相似、机制相通。让学生领会机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时,如何通过“改善微循环”提升治愈率,挽救动物生命的兽医职责,体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同一个医学”的科学内涵。
4.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关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保持思维活跃。自由讨论贯穿课堂始终,积极引导学生在掌握本节知识的同时与其他章节知识点相关联,并通过启发的方式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
关继羽老师在讲授“休克”时的课堂情景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应适当利用板书的优势,与PPT内容进行互动,进行重要知识点的标注和强调。2.可在本节课结束前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提问,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巩固教学效果。3、找机会深入动物临床一线实践,加深对临床病例的真实感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