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确保教学不停、质量不减,吉林大学不断丰富在线教学学习资源、规范教学组织、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确保网络安全和运行稳定,有序、有效的持续开展第四周在线教学工作。
一、第四周在线教学运行总体状态
在线教学第四周(3月16日至3月22日),全校教学单位共有1,867位教师实施在线教学课程,共开设在线课程1,534门,其中公共课程74门、专业课程1,460门,累计367,230人次的本科生参与在线教学活动。相较第三周在线教学开课情况,课程总数增加65门,增幅4.42%;学生累计参与人次相较上周362,342人次,上升1.35%。
在线教学开学一个月,我校在线教学开课2,885门次,参与授课教师1,874人,累计授课18,022课次,听课学生1,367,448人次。
在线教学开展四周,教师授课平台、授课方式等逐渐趋于稳定。授课平台方面仍是利用吉大在线学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智慧树、钉钉、腾讯会议、ismart等多平台、多模式开展在线教学,课前课后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联络、讨论及答疑。第四周在线教学教师选择QQ课堂进行授课的比例上升接近1%。
本周教师授课方式方面还是以基于数字教学资源为主,采用直播授课方式授课的教师呈上升趋势。
二、在线教学质量监控总体状况
学校高度重视在线教学工作,3月2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来到吉林大学在线教学监控指挥中心,调研了解全校在线教学开展情况,并检查指导疫情期间教学相关工作。姜治莹查看了部分课堂授课情况,并通过视频连线与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姜治莹指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学校教学工作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各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挖掘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多体会、多总结、多反思、多提炼,全面提升吉林大学教学工作信息化水平,深化推进教学改革开拓创新。
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为保障毕业生工作、在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充分贯彻落实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暨在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各本科教学单位和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克服困难,保障了学校整体教学秩序和质量,实现了毕业生工作和在线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学校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希望通过课堂学习、实践学习、在线学习相结合,让我们的学生更加适应未来数字化的时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持续开展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工作
在线教学指挥中心持续开展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和在线教学检查工作,运用在线学堂课程平台数据实时监测教学运行情况,通过实时课堂播报、教学状态、师生在线活跃度等指标,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数据。
根据在线学堂后台数据统计,第四周我校累计运行课程11913节次,上传资源135944个,进行课堂活动239961次;教师日均上线1236人,发布作业261个,批阅作业4418次;学生日均上线28017人,完成教学任务点139475人次,完成作业12883人次。与第三周数据对比,本周教师日均发布作业个数上升25个,学生日均完成作业人次上升1775人次。
2.继续开展每日在线教学课堂状态巡查工作
第四周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继续开展每日在线教学课堂状态巡查工作。第四周巡查人员随机巡查课程95门,其中直播课程57门,通过查看课堂签到率、直播课堂互动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监测该课程的课堂状态。本周巡查的所有课程均按教学进度执行,师生们已完全适应在线教学学习模式,师生互动频率逐步增加,更多教师在直播过程中应用抢答、互评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交流群中的讨论更加积极,学生们互问互答学习效率更高。
三、督导在线教学巡视情况
随着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在线教学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而这次疫情使得在线教学全面开启,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对在线教学督导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的特殊时期,我校为加强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在线教学专项督导工作。
督导专家崔志文老师认为疫情特殊时期,开展在线教学的网络和设备是困扰当前的主要核心问题,虽不尽完美,但现在教师在努力教、学生在努力学,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教师和学生都不易,还应多关心师生心理健康,此时多些理解、多谢关心与帮助,对在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利。
督导专家杨永健老师听取了软件学院的在线教学课程,杨老师认为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能及时告知学生有关学习内容、教学安排以及课堂测试,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课后教师通过在讨论区开放答疑帖的方式和学生互动交流,同学们也可在讨论区发布疑问一起探讨思考,整体效果较好。杨老师考虑到网上授课不易掌握学生上课的动态,建议教师们增加互动交流的频次,必要的话可以测试提问,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督导专家刘树仁老师对外语学院130余门在线课程进行分类,采用分专业集中听课的办法进行听课。本周刘老师主要听了日语系的部分课程,并对在线作业的完成及批改情况进行了跟踪。刘老师检查的全部课程教师均按时上课、备课充分,上课图文并茂、讲解清晰,课下及时答疑,教学平台选用合理;学生们也能按时上线听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及时提交作业。刘老师发现外语学院教师的周教学量普遍较大,部分教师开课2至3门,有的教授每周12课时,虽然在线教学工作量和压力都很大,但没有一位老师有任何怨言,大家都全力以赴确保战“疫”期间“教学不停、质量不减”。
督导专家孙立荣老师深入管理学院课堂进行在线教学实时听课。孙老师对在线课程的课堂效果非常满意,任课教师备课认真、讲课认真,同学的反响也很好。课前老师会及时提醒并将所需资料发给同学们,课上老师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耐心的讲解和拓外扩展,并及时解答同学疑惑。为了及时掌握师生在线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孙老师还在课下与师生们进行了沟通,师生们反映在线教学受网络影响较大,同时在线人数过多容易出现卡顿,服务器不稳定甚至崩溃等情况;教师们觉得虽然可以保证学生的出勤率,但学生学习状态不好掌握,教学的互动性相对较弱,这些都需要从教学方法、内容、形式上继续探索,进行改进。值得学习的是任课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改变授课内容、方式、计划等,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线教学的学习体验和学校效果。(以下为孙立荣老师的查课实录)
督导专家高福斌老师认真听取了电子学院38位老师的课程,并对每位老师上课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堂纪律和总体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所检查的课程中,全部课程均按时上课,学生到课率百分之百的课程有16门。在检查中高老师发现,一些老教师讲授课程很多年了,并没有因教学形式的改变受到影响,授课时依然从容镇定、生动形象;有的教师善于启发式讲解,有问题现场解决,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师生互动方面看,比大课堂效果要好;有的教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记笔记,利用屏幕手写板书进行讲解;有的教师利用聊天窗口或者弹窗与学生进行互动,课上进行点名提问,课下列出思考题;还有的教师上课时采用由学生试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做的PPT很漂亮,讲的很好,课堂效果也很好。当然,也有部分老师课前不提供PPT,一站式讲到底,讲得比较快,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有的老师只是语音上课,设备落后、技术不过关,有些内容还要手写拍照发到微信群里;还有的老师由于家里网速太慢、时常卡顿,使得课程频频中断,影响授课效果。希望通过专家的反馈,教师们能分享好的在线教学方案和方法,使学校在线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以下为高福斌老师的查课实录)
四、师生集中问题反馈情况
为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形成在线教学质量闭环,上周我们将师生在调查问卷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并把各类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和部门,本周我们追踪了“授课平台等相关技术”问题的改进和进展情况。
对于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较多的“在线教学平台卡顿、掉线”等问题,教务处在线教学技术保障组一方面积极与各主要平台技术部门及时取得沟通,要求各平台加强我校平台运行保障,最大限度确保我校师生平台使用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提出几点建议供教师们参考:一是采用视频直播方式授课的教师可将“PPT+音频”形式作为备用方案,以便在主要平台出现卡顿时,随时切换到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进行在线授课,保证课程正常进行。二是可以使用录屏功能来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不仅可以规避网络拥堵,而且对于多个教学班的课程,录播课程还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课程设计和教学研究。教师们也可采取录播+直播穿插授课方式,将一部分知识点录制视频,一部分重点难点或者习题课以直播方式进行授课。
五、优秀课程案例分享及教师培训工作
为帮助教师打造在线课程,推广具有普适性的教学经验,传播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培训、进行优秀课程案例分享工作。教发中心定期录制有示范意义的在线课程,这些课程从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设计、教学要求、师生交流、教学研讨、课程考核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可以为全校教师在线教学提供参考。
1. 在线示范课程《环境监测》
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的宁杨老师将《环境监测》课程定位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即每周1学时中国大学慕课在线学习+两学时实体课堂教学的模式。杨老师采用钉钉直播+共享屏幕+超星学习通互动的模式最大程度还原了实体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杨老师通过实行“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框架,以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为主线,通过任务式教学为手段,在课程进行中,不断增大任务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挑战度,建立高效合作学习团队,增强合作意识及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培养的教学目标。
2. “疫情”中学习免疫,“在线”时云端思考
本学期基础医学院的付海英老师为二百多名医学专业学生讲授《医学免疫学》课程,在认真梳理新冠肺炎与免疫学的关系后,付老师把关键问题与免疫学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疫情”中学习、云端中思考。付老师把我校医护人员逆行驰援武汉的动人事迹作为思政内容引入课堂,告诉学生,在民族危机时刻,作为一名医学生,一个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若想像千千万万奋战在疫区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有勇气、有能力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冲上去,就要从现在做起,踏踏实实地把学习作为第一任务,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好。在课程设计中付老师把新冠肺炎疫情做为案例,把每个章节中相应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课堂发放思考题及课后讨论的方式激发同学结合身处的疫情主动思考,还设计了与疫情相关的伦理问题,引发同学们在学习中思考战“疫”。这样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机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科学知识中寻求免疫系统与新冠病毒战争的本质。
3.从学生视角出发的在线教学设计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林娟老师认为,在线教学设计应以泛在化、个性化、联结的学习为目的,才有助于学习发生和知识生成。为了赋能予学生掌握这种新型学习模式,林老师在进行在线教学课程设计时在课程的系统性、生成性、目标导向三方面做新尝试。林老师在开学前向学生提供一份系统的在线学习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在线教学的学习理念、课程平台、教学活动等,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泛在化的学习设计。为使在线教学内容具备动态生成性,适时了解每位学生对每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之后,再对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动态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在线教学在认知层面能促进学生新知的生成,情感层面能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支持,从而增强学生与老师间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教育技术是“器”,教学目的是“魂”。教师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能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恰当的教育技术,辩清“器”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