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校高度重视本科在线教学工作,第一时间组建在线教学指挥中心,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依托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质保量的在线教学活动,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现将第十四周在线教学总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第十四周在线教学运行总体状态
在线教学第十四周(5月25日至5月31日),全校教学单位共有2,307位教师实施在线教学课程,共开设在线课程2,125门,其中公共课程169门、专业课程1,956门,累计462,053人次的本科生参与在线教学活动。相较第十三周在线教学开课情况,课程总数增加8门,增幅0.38%。
截至5月31日,全校共开设4,126门次本科在线课程,2,594名教师开展在线教学,覆盖134个专业,34,129名学生,累计授课72,593课次,听课学生5,285,137人次。
在线教学开展十四周,学校一直以吉大在线学堂平台为主体,实行多平台在线教学解决方案,教师们自主采用吉大在线学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智慧树、爱课程、iSmart、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授课方式方面教师普遍仍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在线教学,其中以基于数字教学资源教学和直播授课居多。本周各平台使用情况和教师一直以来授课方式对比如下图。
二、在线教学质量监控总体状况
学校十分重视在线教学,为确保线上线下同质等效,在学院自查、督导检查基础上,继续开展大数据平台数据监控、课堂状态巡查工作,全方位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5月27日,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来到吉林大学在线教学指挥中心查看在线教学情况,检查指导有关工作。蔡莉十分关注本科在线教学工作,随机抽查了数门在线直播课程和录播课程,并同大家交流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其相关改进措施。她指出,在线教学虽是疫情之需,但我们应借此机会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挖掘适合在线教学的课程,使在线教学常态化。期末临近,她强调要做好在线教学期末考试相关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1.组织参加“新常态”下的在线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关于疫情期间认真做好在线教学工作的要求,总结高校组织开展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推荐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成果,响应教育部号召,将在线教育教学推向纵深,形成在线教学的新常态,学校积极组织参加“新常态”下的在线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视频会议。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金祥雷代表学校作了《关于在线教学的认识与思考》主题报告,面向全省高校介绍吉林大学在线教学总体情况和进展,总结经验,探讨如何把在线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样态,并使之成为教学新常态。
2.持续开展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工作
在线教学第十四周,在线教学指挥中心继续与课程平台联动,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在线教学运行数据,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度、实时课堂播报、日常教学状态时报、教师与学生的在线活跃度、师生互动等指标,充分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状态,监测在线教学常态。根据在线学堂数据显示,本周累计运行课程12826节次,上传资源105889个,进行课堂活动175352次;教师日均上线1074人,发布作业412个,批阅作业3313次;学生日均上线27464人,完成教学任务点146097人次,完成作业7598人次。
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都是教师监控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下图为在线教学开学十四周来教师发布作业和讨论的日均变化趋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人次日均变化趋势。
3.继续开展每日在线教学课堂状态巡查工作
按照学校对在线教学要求,第十四周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继续开展每日在线教学课堂状态巡查工作。本周巡查人员随机巡查课程44门,其中直播课程20门,通过查看教学资料,师生互动、任务点完成率、作业完成率、讨论程度等监测该课程的课堂状态。本周巡查的所有课程均按照教学进度执行,教师备课认真,精选教学内容,精心制作PPT,准备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教学组织精心,要求严格,大部分教师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强调在线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考勤、课堂讲解、任务布置、答疑交流、作业提交等相结合;大部分教师课程教学资料完善,课堂实施过程中设置了课中提问、测验、课后讨论等学习环节,能较好的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能够积极探索网络教学的特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
三、在线教学考试工作
本学期在线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根据我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本学期在线教学情况和学生毕业需要,学校教务处对在线教学课程的考试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各教学单位按照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在线教学考试方案。本学期在线教学课程共2416门,其中必修课和限选课1621门,选修课795门;有1416门课程进行远程在线考核,其中必修课和限选课701门,选修课715门;有1000门课程下学期返校后进行线下考试,其中必修课和限选课920门,选修课80门。远程在线考试的课程中有639门课程选用超星、雨课堂、智慧树等平台进行在线考试,777门课程选用论文、报告、演示等其他方式进行考核。学校要求在线考试要保证独立性、公平性,要高效、客观;在线教学课程的成绩考核要加大学习过程考核,降低在线考试部分占总成绩的比例。
四、典型案例及教师培训工作
在线教学开展以来,各学院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工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帮助各位教师打造在线课程,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培训工作,定期进行优秀课程案例分享,供广大教师一起研磨、学习,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整合资源 统筹安排 实验教学线上全覆盖——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教学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现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四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验教学项目,以及40多个校级网络实验教学项目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平台,还开发了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各类实验教学资源,中心的主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制图》和《机械精度》都建设了比较完善的线上实验课程体系。中心本学期承担工学、地学、管理、计算机、食品和通信专业共64门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包含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心借助国家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机械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资源,运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和录制的实验视频,通过线上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环节中来,完成了7个学院12个专业1274名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任务。同时,我校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典型轴系部件设计拆装测绘综合实验”,在教育部“实验空间”网站面向全国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应用。此外,中心有五个虚拟仿真实验在“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学科虚拟仿真平台”上面向全国应用共享,学生累积访问量达51000人次。
线上虚拟实验与线下实验不同。学生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只要有互联网和计算机就可以做,但是对于学生是否做了实验的监督很困难,实验中遇到问题也必须获得教师的帮助及时解决。这就要求指导学生线上虚仿实验必须做好预案:首先,在开发虚拟实验项目时,学生做实验类似于打游戏,实验操作每完成一步都能获得积分,根据学生积分高低来掌握学生线上实验的情况,包括什么时段做的实验。由于学生实验积分与线上实验成绩相关,这样学生都能比较认真地进行实验虚拟操作,达到了比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其次,在线实验网站上除了有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线下实验传统内容,还有详细的实验操作视频和帮助文件,为方便师生随时交流建立互动QQ群,这样学生遇到的问题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解答。
线上实验时间分散,没有严格的时间段,教师难以在虚拟实验空间中面对面指导,学生遇到问题不能马上得到解决,这些都会影响线上实验教学质量,所以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机制度是检验学生完成虚拟实验学习的重要保障。线上实验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措施包括:开发的实验内容应当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需要,要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和挑战度;建立专业敬业的线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团队,全天候网上辅导答疑;通过后台学生实验操作积分掌握学生实验情况,督促没有完成实验的学生,对实验积分偏低的学生单独指导和答疑;对学生线上实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改进实验内容,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线上实验教学质量。线上虚拟实验教学保障,还需要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保障线上实验项目在服务器上运行安全可靠,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要及时进行实验数据的备份,确保学生信息和实验数据安全。经过监测和数据分析,学生参与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学习率为100%,教师辅导、答疑率为100%,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2. 校教学督导组“走进学院,走近教师”——公共卫生学院在线教学交流会
为总结已开展的在线课程教学工作经验,严把教学模式、在线督导、师生互动、学生管理等关键环节,实质性提升在线教学质量,5月28日校教学督导组专家迟宝荣教授、吴运涛教授、李一教授、李忠民教授、张茹慧教授、续薇教授、侯治富教授,医学部人才培养办公室李治国副主任莅临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线上教学交流。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赵国利、院长刘雅文、教学副院长寇长贵、学院督学刘娅教授、医事法学教研室主任杨淑娟教授、医学信息学系王伟教授、教学办公室主任李鹏参加会议并进行汇报和交流。
教学副院长寇长贵就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总体情况、学生到课情况、教学效果、学院督学检查教学情况、存在问题及线上教学工作安排进行汇报。寇长贵、王伟、杨淑娟三位老师分别汇报展示了《预防医学》、《信息管理学基础》和《卫生法学》课程的在线教学经验和体会,涉及课程内容整合、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有效利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在线教学模式创新等内容,受到校教学督导专家们的关注与肯定,并就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解决思路,对学院未来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刘雅文院长感谢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及医学部人才培养办公室对公共卫生学院教学的关注和支持,学院一定会抓住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加大本科教学投入,切实提升本科生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3. 勠力同心,运动战“疫”——体育学院公共体育线上通识课程进行时
疫情期间,体育学院成立线上体育通识课程教学团队,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认真部署、层层推进,保证公共体育通识课程有序开展,全力守护吉大师生身体健康。
学院高度重视在线教学课程制作任务,将制作高质量的公共体育线上金课作为目标,成立教学团队,组织理论、武术、田径、健美操等各专业教学骨干,针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进度等问题进行多次研讨,将体育线上课程定为“体育通识课”。“通识课”作为线下课程的补充,不仅可用于疫情中学生学习,还可做为风雨天气体育课的课程内容。学院还成立了线上教学能力培训小组,采用集中在线教学能力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位任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在线教学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建立起自己的课程和班级。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环境因素,线上课程采用新媒体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从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到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形成了完整的线上大学体育通识课课程体系。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和运动生理特点,将大学体育通识课程分为引导篇、理论篇、热身篇、武术篇、体能篇、整理篇。从理论知识到实操技能,从热身运动到整理放松,在不同板块中合理设置具体课程内容,构成了连贯完整有效的大学体育通识课程。
开课前,学院在校园网上发布了开课通知,同时将上课方式、教学流程、上课须知等以“给同学们一封信”的形式通知至全体同学。学院充分利用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资源建课,以及教学管理。通过签到、观看视频、师生研讨、辅导答疑、随堂测验、作业提交、教学评价等环节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效果,在每周推出大学体育通识课在线课程之后,都会依据学习通相关数据,做出课堂报告、学情分析、成绩统计,对教学情况及时了解,找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在讨论区与学生针对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收集反馈意见,将反馈意见及时汇总,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下一次在线课程中做出及时调整,进一步提高体育通识课在线教学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在线教学开展十四周以来,在线教学指挥中心通过教学检查、学生和督导反馈发现了一些问题,本周对在线教学中反映较多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正在进行在线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
1. 在线教学教师工作量大
在对任课教师的访谈和调查问卷中发现,在线教学教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教师既要制作课件,重新设计教学,录播或者直播,还要给学生布置任务、制定学习计划、提出重点难点、提示课程活动安排,还要针对难学的章节给出导学指导,并设置问卷、抢答题、测验等。特别是同时开多门课程的教师、责任心强的教师,为保证教学质量,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要比线下多2-3倍。而且课后也要保持通讯工具全天使能开机,随时答疑和线上批改作业,以期保证教学的效果。尽管这样可以促进线上教学的发展,但仅靠任课教师的单打独斗很难提高在线教学的整体水平,某些现在看来水平较高的在线教学课程也不具备持续性。建议各学院、中心在疫情缓解后根据专业教育的需要,组建以任课教师为中心、相互交叉的线上教学课程团队,对比较成熟的在线教学进行充实和提高,并形成相应的课程梯队打造优质线下线上混合课程。要创建高水平的在线教学,必须群策群力依靠集体的智慧,学校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2. 大班在线教学互动难,学生表现消极
在听课及课后跟踪并上线查看的过程中,督导教师们发现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下的在线教学课程师生互动较好,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但是,100人以上的大班及超大班的课堂互动比较困难,比如在线教学直播时学生的终端始终要保持静音,学生表现消极,有的课堂甚至见不到学生的反馈及发言。教师也无法及时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得到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讲解方法和深度。对于百人大班组织在线教学,师生互动交流、信息反馈确实是难点,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借助教学平台或软件的功能,比如在直播过程中开启匿名弹幕,为保障网络顺畅大班授课一般会全员静音,这时开启弹幕功能,学生通过屏幕弹幕及时向教师反馈听课感受和效果,匿名发言使得无论是尖锐、还是简单的问题,学生想说什么都可以,问题多了,对话障碍少了,参与互动就多了。课后还可借助后台弹幕数据对学生问题进行集中梳理,调整教学。同时,建议学院、中心为大班教学配置教学团队或助教,或者聘任学有余力的同学作为学生助管,形成多级管理机制,在课下分组成小班进行交流、讨论,轮值在线答疑,保证教学质量不掉线。
3. 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学生的自主与自觉
存在部分教师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作用不明显,教学效果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觉,缺乏交流,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能及时回复,学生仅消极完成在线听课任务。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自主与自觉,教师的作用自我弱化,对在线教学以外的教学工作应付了事或放任不管,并不关心在线教学的全过程。相比于常规教学,网络教学更依赖学生的自律和自主,也更需要教师的认真引导和督促,在线教学学生注意力容易缺失,教师应主动采取更具侵略性的互动策略,如课堂点名、随机抽查提问、学生互问互答等措施和手段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此外,教师也要注意跟进学生学习情况,如参与课后讨论次数、作业完成质量、测验成绩等,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避免因了解不足演变为单方面教学;另一方面,能及时督促学习自律性较差的同学,不让其掉队。
4. 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
在线教学教师除每天按照课程进度授课外还有很多其他教学形式和任务,可实施的教学手段和途径也很多,像签到、随堂测试、任务点、观看课程视频、学习课程资料、单元测试、作业、考试,交流群中的作业、讨论、分组练习等等,每个课程都不一样,学生需要频繁切换,经常出现学生忘记上课时间、忘记签到、上错平台、弄混课程等情况,有些甚至找不到的课上留的任务。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更要明确每节课程的学习任务,对授课时间、方式、课堂要求、学习进度以及作业等要求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让学生明确每门、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也便于合理设置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
5. 互相包容、多些理解
疫情期间,我们常说共克时艰一起战斗,打好在线教学攻坚战,这个共克时艰的共是有很深刻含义的,它强调参与社会活动的各方,应对其他人的困难和失误更具理解和包容。学生在限制出行和社交隔离的情况下,已经造成心情低落、心理状况不佳,在在线教学背景下,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增加,加上网课的不适应,难免造成消极怠学心里。作为学生,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一方面要积极配合老师,理解在线教学过程中由于上课方式、网络技术等带来的影响,尽量配合在线教学实施,多一些包容。教师面对疫情要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工作量骤增、工作压力大,还要面临网络、技术等问题,难免心情浮躁。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舒展自己,应该更包容一些技术问题和学生的一些小问题,如签到没签上、作业提交异常或其他网络问题等情况,积极和学生沟通,或积极接受学生的沟通,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多一些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