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我校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在线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加强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全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确保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现就第十七周在线教学总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第十七周在线教学运行总体状态
在线教学第十七周(6月15日至6月21日),全校教学单位共有622位教师实施在线教学课程,共开设在线课程341门,其中公共课程40门、专业课程301门,累计125,188人次的本科生参与在线教学活动。
截至6月21日,全校共开设4,133门次本科在线课程,3,221名教师开展在线教学,覆盖134个专业,34,139名学生,累计授课87,712课次,听课学生6,343,110人次。
在线教学运行十七周以来,学校以校本平台吉大在线学堂为主体,持续与国内各主流平台密切合作,实行多平台、多模式、重实效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教师们自主采用吉大在线学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智慧树、爱课程、iSmart、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教师授课方式以基于数字教学资源、直播等方式居多。本周各平台使用情况和教师一直以来授课方式对比如下图。
二、在线教学质量监控总体状况
1.学校积极开展在线考试方案培训
为进一步保障教师线上考试的顺利开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推介相关技术服务平台的考试方法基础上,相继开展超星、雨课堂等平台的在线考试方案直播培训。本周培训依托雨课堂平台采用直播培训形式进行,帮助任课教师利用雨课堂进行线上考试、批阅,并建立了雨课堂微信交流群,为教师在线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持续开展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工作
在线教学第十七周,在线教学指挥中心继续与课程平台联动,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在线教学运行数据,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度、实时课堂播报、日常教学状态时报、教师与学生的在线活跃度、师生互动等指标,充分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监测在线教学常态。下图为吉大在线学堂后台数据显示学生作业完成度,以及学院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排行榜,本学期在线教学各科目均不同程度的加大了过程性考核成绩,学期即将结束,请各位任课教师和教学单位教务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同学们,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已获得相应的学分。
以“吉大在线学堂”为例,本周累计运行课程10284节次,上传资源174455个,进行课堂活动67476次;教师日均上线896人,发布作业46个,批阅作业4221次;学生日均上线24085人,完成教学任务点59240人次,完成作业2963人次。
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都是教师监控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下图为在线教学开学十七周来教师发布作业和讨论的日均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人次的日均变化趋势,教学周最后一周各项教学活动均接近尾声。
3.继续开展每日在线教学课堂状态巡查工作
按照学校对在线教学整体要求,第十七周教务处继续开展每日在线教学课堂状态巡查工作。本周巡查人员随机巡查课程49门,其中直播课程7门,通过查看教学资料、学生学习参与情况、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师生互动答疑情况等监测该课程的课堂状态。本周巡查的所有课程均按照教学进度执行,教学组织有序,授课准备充分,复习资料丰富,并能够及时辅导答疑,期末阶段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答疑讨论,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消化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整体学习状态良好。期末阶段,师生们仍坚守在云端,积极做好结课和期末复习,在线教学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三、在线教学期末考试安排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周时间为2020年6月22日—2020年7月3日。为保证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要求学院要严格按照教学进程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任课教师要明确在线教学各项考核组成,做好过程考核成绩和结课考试成绩的评定与记载,在线考试的所有课程必须做好存档。考试要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鼓励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可根据课程性质和在线教学实际情况,确定在线考试的具体方式、流程及考试平台;尽量采用在线教学的考试平台,保证考试高效、客观。
各学院要充分重视期末考试工作,加强学生疫情期间线上考试诚信教育和心理疏导,鼓励引导学生自主考试能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诚信考试;营造和谐健康的考试环境,提高诚信考试意识,努力形成“诚信考试光荣,违规舞弊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考试环节,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严肃考试纪律,以确保考试工作顺利完成。
四、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积极应变,直视挑战,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确保质量,精心指导,创新方式”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稳步开展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学院积极推行个性化支持与指导,为每名学生制定“一生一策”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全面排查,综合研判。对于受疫情影响而无法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立即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研究内容或指导教师等方面的调整。
在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对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填写的材料和流程进行优化,简化表格,升级实践教学系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实现了“云管理”“云指导”“云提交”的在线教学全过程。指导教师利用微信、QQ、钉钉或邮件等网络工具精细指导,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等多元支持,为学生制定进度要求、任务要求等,及时帮助学生调整选题方向和撰写思路,并针对特殊学生制定专项帮扶政策,做到精准施策。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标准不降低、质量不打折,学校实施校、院两级全程质量保障。学校组织专家适时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调查工作,了解本次线上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广泛听取师生们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做出有效整改措施。充分利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系统,搭建吉林大学专属检测平台,进一步加强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学术道德修养。答辩期间,学院安排院级督学、学校选派校级督学,从答辩组织、过程、内容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全方位指导。
学校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采取线上答辩方式进行,全校37个学院全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线上“云答辩”,开设线上答辩会场250余个,共计9795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答辩,答辩效果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五、典型案例及教师培训工作
在线教学开展以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动各学院,积极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经验分享等培训活动,帮助各位教师凝练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新范式,把在线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师教学素养和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1. “走进学院,走近教师”——校督导组走进护理学院在线教学交流会
为总结在线教学经验,提升综合教学质量,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莅临护理学院开展在线教学交流会。会议由调研组长吴运涛教授主持,校教学督导组专家迟宝荣教授、李一教授、李忠民教授、张茹慧教授、续薇教授、睢大筼教授、护理学院院长陈立教授、副院长李昆教授以及教师代表参加了交流会。
学院教学副院长李昆教授就疫情期间学院在线教学的总体情况、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在线教学课程思政和未来工作展望进行了汇报,疫情期间护理学院两个专业共开设30门在线课程,课程开出率达96%。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袁华副教授分享了创新示范课《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设经验,发挥多学科教学团队优势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并针对此次疫情以不同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为导入开展课程思政。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张巍副教授分享了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妇产科护理学》的授课经验,通过P-T-R三段式教学达到知识点整合与螺旋式巩固的系统化教学方法。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彭歆副教授介绍了疫情期间最具学科特色的《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以临终关怀为例展示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督导专家对护理学院的在线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鼓励,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就学院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和专业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和解决思路。陈立院长表示后续会将专家组提出的建议进行梳理,作为学院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与质量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导师引领 教学传承 线上培训——基于PBL教学法《儿科学》网络在线教学培训
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探索出更好地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儿科学》年轻的教师,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在线教学,第一临床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武辉教授,先后举办了三期别开生面的儿科学PBL网络教学培训活动。
武辉教授借助以往成熟的PBL教学方法,以老带新的方式,组织经过系统培训及学习过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三批共计30名对教学抱有高度热情的优秀青年医生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将胜任能力、引导能力、医学伦理、人文关怀、医患沟通融入教学之中,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模拟临床情境,围绕患儿病情、家属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展开讨论及分析,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培训中,武辉教授组织团队对学员进行了角色转换训练,启发他们换位思考,学员从医学生的角度参与PBL学习,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以及能解决各类医疗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团队意识训练,培养团队并肩作战精神;还指导学员们学会逆向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如何更好地通过PBL带教医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感受过PBL的精髓及魅力,才能成为未来合格的带教教师。三期PBL教学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每期培训,从学员中选取一名组长、一名记录者,围绕病例进行团队协作。组长负责组织大家围绕该案例,进行发散思维;记录者在参与讨论的同时,随时捕捉其他医生的思路,并将产生的疑问进行汇总;最终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专业及学科角度出发,经过充分研讨,相互碰撞思想火花,最终集思广益,达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面向我校理学、工学、地学、农学本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大学计算机》课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面向大一学生在第二学期开设。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时缺少参与度,无法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上课时容易分心,对知识的学习比较被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比较简单,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师未能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未能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来设计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微视频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测试结果的反馈,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堂上参与式互动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计算机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及时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并进行整理使用,并根据教学效果进行调整,用问题设置与回答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推送转向师生探讨,用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选取《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冒泡排序”教学内容为例,课程教学设计如下图。
4. 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设计——以日语专业《日语精读4》课程为例
《日语精读4》是日语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日语语言学习,熟练掌握并能够准确运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了解日语语言学和日本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该门课程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日语基础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第4学期,教学设计如下图。
运用BOPPPS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效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效果显著。中高年级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爬坡阶段,每节课的学习要点犹如围棋盘中的点,需步步扎实积累,方可构成坚固的网状知识结构。“目标”环节打破以往综合提升语言能力的整体性目标,为学习者提出明确、细化、可达成的学习目标,可谓拨云见日。语言的学习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精读课程尤其讲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绝大多数知识点都是阶段性逐步呈现的。“前测”环节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于此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帮助学生查找和填补知识漏洞,在强化和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关联知识,可谓温故知新。语言是一种沟通手段,终极目标是语言输出,与他人流利交流。“参与式学习”与该目标高度契合。同时,由于开设课程的专业和年级特性决定了小组探讨、发表汇报和角色扮演等“参与式学习”的所有形式和整个过程均可实现全部使用日语完成。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过程,也是将已学语言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可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