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证延期开学期间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按照“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通知要求,吉林大学自2月24日起开展在线教学。面对突发疫情吉林大学闻令而动,迅速反应,化危为机,在实践中逐步扎实推进在线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在磨砺中不断积极探索在线教育教学新模式,以实现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的创新提质。
学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不断丰富在线教学资源、规范教学组织、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确保网络安全和运行稳定,使在线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实现“教学不停、质量不减”,现将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在线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线教学总体运行情况
1.在线教学开课总体情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计划开设各类课程4,491门次,实际有4,130门次课程开展在线教学,开出率为91.96%。参与在线授课教师3,221名,参与在线学习学生34,139名,覆盖全校134个专业。在线教学课程共运行十七周,累计授课87,712课次,听课学生6,343,110人次,学生对在线教学授课教师整体满意度为94.30%,全校教师平均得分96.69分。
在线教学开设的课程中,必修课占比69.69%、选修课占比30.31%。参与本科在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中,职称为教授的占比30.31%,副教授占比39.00%。
2.在线教学平台运用情况
学校在线教学按照“以学院为主体,立足在线学堂,加强平台合作,共建课程资源,强化培训服务”为指导思想,积极与国内各主流平台密切合作,共建课程资源,强化技术培训和服务,以吉大在线学堂平台为主体,实行“多平台、多模式、重实效”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做到了开课有准备,质量有保障。
各课程自主采用吉大在线学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智慧树、爱课程、iSmart、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平台开展在线教学。
3.在线教学教师授课方式
开展在线教学的课程中在线教学方式主要基于数字教学资源的2,166门次,占比52.45%,主要基于直播的1,091门次,占比26.42%,主要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的844门次,占比20.44%,基于自建在线课程的29门次,占比0.70%。
4.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在线教学课程资源支持方面,在原有在线课程基础上,学校新建在线课程3279门,利用智慧树网、中国大学MOOC等优质课程30余门。2月13日至今,“吉大在线学堂”新增教学资源75万余条,试题38万多道,新建课程数量增加150%以上,教学资源数量增加300%以上,为在线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学资源开放的号召,71门课程在国内6家大型在线课程平台上向公众免费开放,累计选课学生100万人以上。(下图为学银在线平台吉林大学示范教学包使用情况)
二、在线教学组织实施情况
1. 审慎研判,早期谋划
1月底,学校审慎研判新冠疫情给教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了《关于吉林大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延迟开学方案》,《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错峰开学工作预案》和《在线教学工作方案》。从教学准备、延迟开学方案、应对措施等方面做充分研讨。
为保障本科教学秩序,学校于2月3日组建“延迟开学本科教学秩序保障工作小组”,明确各学院建立以书记、院长为第一负责人,教学副院长亲自落实,各系、专业负责人具体推动,有序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指导全校49个教学单位制定了延期开学教学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责任,将在线教学的推进和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为保障在线教学工作高质有序开展,学校先后召开6次视频会议,对在线教学工作进行部署,累计建立近900个QQ、微信群、钉钉群,打通全校师生联系“堵点”,形成系统的在线教学工作链。根据在线教学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在线教学的工作方案、运行要求、实施办法、实践教学、教学准备、教学检查、教学培训、在线教学督导、在线教学和后续教学工作、双学士学位在线教学、国际在线课程建设、毕业论文(设计)、在线教学课程考核工作等文件通知。
2. 统筹部署,周密安排
为实时掌握全校在线教学动态,准确分析和研判,学校于2月17日成立吉林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工作指挥中心,确保疫情期间教学秩序和授课质量。中心下设综合协调组、教学运行组、技术保障组、培训推广组,全力保障在线教学工作。
2月24日,在线教学开课第一天,张希校长通过网络向全校学生推出“课前课”,呼吁广大学生“躺在床上并不能给国家作出贡献,坐回家中的书桌才不辜负全社会为抗击疫情付出的巨大努力”,吹响了吉林大学在线教学集结号。在线教学以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先后到指挥中心督导检查,连线师生,现场指导。
学校还多次召开在线教学学院工作汇报、教师经验分享和学生在线教学反馈视频会议,梳理前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总结在线教学的做法和经验,把应急状态下的成功经验有效转化为常态化的质量改进和持续提升。
3. 过程监控,全息反馈
为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学校多措并举,建立学院自查、督导检查、巡查监测、质量报告等全方位的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全息监控在线教学指挥中心积极联动课程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教学运行数据,通过实时课堂播报、日常教学状态时报、师生在线活跃度、互动等指标,监测在线教学常态。本学期检查组共检查在线教学课程1109门次,其中直播课程580门次。
二是开展在线教学督导。为深化在线教学改革、加速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专家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及时完成校院督导组换届,并开展督导专项检查工作。45位校级督导专家深入在线课堂监督检查、建言献策,对教师备课、秩序、质量、态度、方法、纪律等进行全方位专项督导检查,全面检查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院和教师改进在线教学工作,督导组共检查在线课程2000余门次,提交听课记录915份,访谈教师数百人。学校还多次组织召开督导工作和总结视频会议,督导专家结合案例分享在线教学的经验方法和教学质量情况,总结有待改进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在线教学质量。
三是学院自查。各学院组成自查小组,对本单位的在线教学课程逐门梳理和检查,重点检查授课环节是否顺畅,教学效果和质量保证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四是调查分析反馈。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及时掌握在线教学状态和学生学习效果,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其中涉及教师3,700多人次,学生近4万人次,广泛听取师生对在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馈问题进行追踪改进,形成在线教学质量监控闭环。
五是建立在线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为全面强化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建立在线教学周报告制度,连续十七周发布《在线教学质量报告》,保质量、追卓越。
三、教师在线教学成效
1. 教育理念和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收获,并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效果、学习需求等来动态调整自己的在线教学策略。在线教学中教师能明确告知学生课程的学习目标,并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意识与能力纳入学习目标中。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也会有意识的用“两性一度”金课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和资源
教师设计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清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会有意识地加入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也会有意识的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正能量事例、人类共同体发展、学术规范等理解,并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97.96%的教师会为学生推送优质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并在这些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重新编制课件、录制视频、设计教学案例,95.63%的教师表示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较好。
3. 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能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习,能够在教学中合理使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小组合作中有意识地设计小组学习任务,并能为小组协作提供支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小组学习,在线教学过程中还注重通过让学生形成显性化的学习成果,比如个人作品、小组综合实践作品、优质作业等来陪养全方面学生能力。
大部分教师会经常发布在线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在平台讨论区提出问题,并能及时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或个别问题进行解答。
4. 教学评价和效果
与线下教学相比,教师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会采取习题测验、作业、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在线考试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同时会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比如加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教师们也会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会有效提升学生在线教学的学生参与度。
大部分教师对本学期的在线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有44%的教师认为在线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可以达到传统课堂教学同等质量,甚至更好一些,46.61%的教师认为在线教学比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稍微差一些。
教师们认为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并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待恢复正常教学之后,有94.8%的教师表示愿意继续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教学环节采用在线教学方式。
四、学生在线学习成效
1. 学习理念和目标
超过95.8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线上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引导,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获,96.75%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对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师们教学态度认真,经常鼓励学生们坚持在线学习。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设置的学习目标清晰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设置学习目标时教师会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价值导向等多个维度的需求。
2. 学习内容和方法
超过96.5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线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清晰,并且能够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注重教授学科前沿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引用思想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正能量事例、学术规范等内容激励学生学习。
学生认为多数教师会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来进行教学,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研讨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讲解清晰,更具吸引力,有助于自己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非常注重学生们的形成性学习成果,通过个人作品、小组作品培养学生能力,部分教师还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对学生在线学习帮助很大。对选择“教师安排了在线小组合作学习”选项的5,733名学生问卷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其中对自己学习效果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为4,108人,占比71.65%,可见“在线小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提高在线学习效果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3. 学习支持和投入
在学习投入方面,84.57%的学生表示跟线下学习相比,在线学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线讨论和小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在线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整理学习资料、利用学习导图学习、进行学习反思等方式来学习的能力,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之外,还会给自己安排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得在线学习更具个性化。
4. 学习评价和反馈
97.31%的学生表示教师会在课前告知自己本门课程的评价方式、成绩组成等,在线课程成绩评价增加了过程性评价的比例,教师会通过平时测验、作业、小组学习成效、课堂参与度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教师也更善于运用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们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在线教学,84.89%的学生对自己在线学习效果感到满意,78.09%的学生表示支持教师在今后课堂教学之外继续采用在线教学方式。84.46%的学生表示自己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沟通与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加强。
五、在线教学考试工作
根据我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本学期在线教学情况和学生毕业需要,学校教务处对在线教学课程的考试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各教学单位按照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在线教学考试方案,并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考试工作。
本学期期末考试时间为2020年6月22日至2020年7月3日。在线教学课程共2416门(必修课和限选课1621门,选修课795门)。有1416门课程进行远程在线考核,其中必修课和限选课701门,选修课715门;有1000门课程下学期返校后进行线下考试,其中必修课和限选课920门,选修课80门。远程在线考试的课程中有639门课程选用超星、雨课堂、智慧树等平台进行在线考试,777门课程选用论文、报告、演示等其他方式进行考核。
1. 严格规范考试管理
为全面加强在线教学课程考核管理,学校发布《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在线教学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校教字〔2020〕25号),进一步细化在线考试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在考试命题、试卷管理、考务组织、监考安排、试卷评阅与复核、成绩评定与登录、试卷分析、考试材料归档等各环节中的严谨和规范。各课程根据在线教学实际,选择在线考试的具体方式、流程及考试平台,并确保考试高效、客观。
2. 强化诚信考试教育
各学院充分重视期末考试工作,加强学生疫情期间线上考试诚信教育和心理疏导,鼓励引导学生自主考试能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诚信考试;营造和谐健康的考试环境,提高诚信考试意识,努力形成“诚信考试光荣,违规舞弊可耻”的良好氛围。
3. 考试工作规范有序
各教学单位课程考试时间严格按照教学进程安排,考试日程安排要合理得当。任课教师在考试前明确在线教学各项考核组成,加大学习过程考核比例,降低在线考试部分成绩比例,并做好过程考核成绩和结课考试成绩的评定与记载。
4. 创造良好考试环境
期末考试期间,各学院严格考试环节,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严肃考试纪律,校级督导专家、教务处、各校区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巡检组,开展在线考试巡查,监督考试组织是否规范,并及时反馈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六、在线教学评教结果
学校始终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深入了解在线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收集学生对教师在线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满意度,积极组织开展本学期在线教学网络评教活动。本次在线教学评教共有31,826名学生参加,被评价教师3,140人,学生对教师总体满意率为94.3%,全校教师平均得分96.69分。
1. 学习目标和内容评价结果
通过学生评分可以看出,教师在在线授课前明确告知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要求(9.77分);课程内容丰富,可以满足学生现阶段学习的需求(9.72分),学生们能够带着目的和问题进行学习,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2. 教师授课和内容评价结果
学生认为教师们师德高尚,对待学生认真负责(9.77分);授课内容精彩,具有吸引力(9.65分);教师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料和资源(9.69分),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生对教师为教学和学生的付出认可度很高。
3. 课后辅导和考核评价结果
为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在线教学,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们经常组织课后辅导、答疑或讨论(9.64分);课后作业难度适中(9.66分),教师在考试前作了大量调研,并明确了各课程的考核方式(9.72分),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安排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和复习。
4.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结果
学生对本学期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评价较高(9.54分),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一学期的在线学习,能够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并知道如何应用,达到课程学习目标(9.53分)。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在线课程的效果很好。
七、毕业生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与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前的最后总结和考核,对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吉林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确保质量,精心指导,创新方式”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稳步开展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校37个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线上答辩工作全部顺利完成,共开设线上答辩会场250余个,共计9,795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答辩。
1. 一生一策,规范管理
为确保吉林大学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科学组织和有序推进,学校多次组织召开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研讨会。2月4日起,学校陆续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等7个通知,明确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安排等信息。各学院积极推行个性化支持与指导,为每名学生制定“一生一策”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全面排查,综合研判。对于受疫情影响而无法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立即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研究内容或指导教师等方面的调整,确保毕业论文(设计)有序开展。
2. 优化流程,精细指导
在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对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填写的材料和流程进行优化,简化了师生需填写的各类表格,升级了实践教学系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实现了“云管理”“云指导”“云提交”的线上教学全过程。
指导教师利用微信、QQ、钉钉或邮件等网络工具精细指导,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等多元支持,为学生制定进度要求、任务要求等,及时帮助学生调整选题方向和撰写思路。针对特殊学生制定专项帮扶政策,做到精准施策。
3. 全程保障,多措并举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标准不降低、质量不打折,学校实施校、院两级全程质量保障。学校组织专家适时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调查工作,了解本次线上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广泛听取师生们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做出有效整改措施。充分利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系统,搭建吉林大学专属检测平台,进一步加强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学术道德修养。
答辩期间,学院安排院级督学、学校选派校级督学,从答辩组织、过程、内容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全方位指导。
4. 积极应变,精心组织
因受疫情影响,学校改变了传统的线下答辩方式,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采取线上答辩方式进行。为确保线上答辩顺利开展,学校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工作的通知》,对线上软件平台选用、答辩组织形成、答辩过程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基本规定,要求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详细的线上答辩方案。通过前期的周密准备,6月6日至15日期间,全校37个学院全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线上“云答辩”,答辩效果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八、在线教学工作特色与经验
在线教学开展以来,学校迅速响应,做到了覆盖全、措施暖、思政先:
1. 全员培训,助力教师
为帮助各位教师打造在线“金课”,传播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广泛开展在线教学培训。2月初至开课前,中心联合各平台,以技术培训和资源建设为重点,精准服务,培训教师3500余人,实现在线教学主讲教师培训的全覆盖。正式开学后,通过“教学运行篇”、“技术服务篇”、“在线培训篇”“案例分析篇”和“学院教学篇”等五个篇章开展在线教学培训与推广工作,组织发起10门在线或直播培训课程;通过教发中心公众号发推文116篇,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经过培训,广大教师逐步掌握在线教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在线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 部门联动,助力学生
疫情阻断了空间,但阻断不了温情。正如张希校长所讲“要把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作为开展本科教学改革的契机。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现在的学生和未来的校友,为我们今天的努力和改变,难忘、感恩和骄傲。”
为支撑在线教学需求,学校教育网带宽在疫情防控期间已由6G免费升级至10G,保障了校园网络的高效顺畅运行。校领导多次深入指挥中心看课调研,与学生代表,特别是武汉、湖北等地的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表达了慰问与关怀。学校多种渠道开展暖心助学服务:与长春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沟通协商,为3400余名特殊困难学生,每人名免费提供2个月共40G的手机流量,全力保障学生在线学习需求;启动疫情期间资助工作绿色通道,为870余名受疫情影响学生发放85万元专项补助,实现湖北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联合外文书店推出“关心学生 教材到家”行动,免费为同学们邮寄教材,教务处联合学生工作部门为学生打印和邮寄中英文成绩单和学籍证明等材料,全力保障学生的学业发展和需求。
3. 落实纲要,思政先行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我校召开“加强“三全育人”工作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教务处牵头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举措,构建工作体系。
由吉林大学打造的“重温历史 打赢战“疫””、“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两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直播课程,面向全国高校推出,受到广泛好评。
学校开展“‘吉’体战‘疫’——吉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微视频大赛”,涌现出多个以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题材的优秀作品,能够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在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九、在线教学存在问题
在线教学既是应对疫情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转变教学思维、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契机,师生在空间上的相互隔离因在线教学而拉近,无法进行的课堂教学也因在线教学得以在云端上课。虽然存在着教学平台条件限制、网络卡顿、部分师生学习环境欠佳等诸多客观因素,但经过四个多月的在线教学实践,教师们不断积累在线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在线教学整体运行平稳,教学效果良好。虽然在线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与思考。
1. 如何整合升级教学平台
本学期学校以校本平台“吉大在线学堂”为主体,实行“多平台、多模式、重实效”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虽然这极大方便了教师进行在线教学活动的准备以及具体实施,但由于使用的教学平台较多且较分散,对于学生、督导专家们则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需要同时熟悉并掌握多个平台和软件的使用,而且需要经常切换以完成任务,也不便于教学管理。学校急需整合分散的教学平台,对在线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统一管理,并进一步优化完善校本平台,来满足教师、学生、督导等的教学需求。
2. 如何进一步提升在线教学质量
学校在线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这得力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随着后疫情阶段的来临,学校可能面临逐步回归面对面课堂教学,或线上线下课堂同步进行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停止在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教学回不去也不可能倒退回完全的线下课堂教学,那么在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就要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发挥在线教学的作用。对于如何有效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如何与面对面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以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学校还需要开展更多实践和研究。
3. 如何构建高效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
疫情突如其来,在线教学全面上线加速了高校教育教学与信息化的融合进程,在线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还改变了学校的“管”。那么除了有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等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学校会进一步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信息化建设,以自主课程综合平台为核心资源,构建技术服务标准和体系,创新和再造教学管理与服务,加速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和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4. 如何实现让在线教学成为常态
伴随变革性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的学校依然以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一场疫情促使学校必须把全部培养环节搬到线上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在逆境中也加速了在线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使得“虚拟大学”全面上线。我们要抓住机遇,利用在线教学全面开启的契机,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把应急状态下的成功经验有效转化为常态化的质量改进和持续提升,把在线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范式。
十、下一步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审慎研判,提前布局,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在线教学工作。在线教学开课十七周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运行持续平稳,各项教学任务顺利推进,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已经适应了在线教学,为下一步学校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做好新学期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积极做好秋季学期教学工作预案,做好正式开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与在线教学的有机衔接,对不能按时返校的学生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辅导方案,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巩固在线教学成果,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等优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 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在线教学经验
学校会进一步对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方法、措施、问题、经验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对在线教学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凝练在线教学成果,把实践的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广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发挥示范作用,结合一流专业和“金课”建设,加大在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国际平台课程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 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本学期在线教学的全面上线,客观上推动了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重要性的认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不少教师培养和提升了在线教学授课技能。下一步,学校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在线教学平台,加强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4. 加快学校“三化”教室建设步伐
在线教学极大推动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拓宽、教学时空的延展和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也从教学理念、组织方式、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多维度,引发了新一轮教学改革与创新。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改革促进教学革命,学校启动“标准化、智慧化、功能化”教室改造工程,通过环境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师生开创新型教学活动需求,重构教学环境和学习空间,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