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吉林大学迅速响应、积极应变,校院联动,一手抓抗疫、一手保教学,积极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科教学工作运行平稳、秩序井然,其他相关工作有条不紊,真正实践“在线不停学,育人不停步”的承诺。
一、在线教学总体情况
在线教学第五周(4月7日至4月13日),学校应开理论课程2381门、4369门次,全部转为在线教学,课程开出率100%。在线理论课课程中必修课1512门、选修课869门,覆盖全部专业,授课教师3791人,参与学生33809人。
教师选用多平台、多模式开展本科在线教学,其中腾讯会议占比42.21%,超星学习通占比35.75 %,钉钉占比7.88%,QQ占比3.89%,ismart占比3.24 %,其他占比7.03 %。本周,可信电子成绩单服务学生和校友612人次,下载中英文成绩单及各类证明文件共632份。
利用超星平台建设课程资源或授课的教师,活跃度依旧较高,本周超星学习通活跃教师1260人、学生29699人。
二、多措并举 保障教学
在线教学开展以来,吉林大学本科教学团队严格落实学校党委和属地疫情防控要求,严守立德树人阵地,严保线上教学质量,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教师坚持线上授课,学生坚持线上学习,教学管理人员坚持线上办公,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三方合力保障在线教学顺利进行。同时,教务处整合协调线上实验教学开展,推进毕业论文指导审核,研讨2022版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管理数字化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等等,本科教学各项工作按部就班、稳步推进。
为丰富在线教学资源,解决封闭管理情况下没有教材上课问题,在引进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教材之后,科学出版社也为同学们开放了数字化教材,助力同学们提升在线教学学习体验。
“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 / Open Online Hour)自启动以来,深受同学和老师们的喜爱。为进一步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教务处汇总了4月份部分学院的141位老师的“开放交流时间”信息。让师生们在云端“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学术研究,聊聊人生规划,疏导疫情下同学们心理情绪,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自己观点、提出疑惑、获得指引,建立有温度的校园文化。
教务处持续开展“吉林大学一流本科实践教学提升行动”,累计开设直播课15堂,收看直播课程学生总数达3000+人次,使同学们学习到了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活动第四期,商学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9位教师继续为同学们开展毕业论文线上指导公开课。
疫情期间,省“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云端开展,我校15个导师组不忘育人初心,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培养交流不断线。导师们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思政引领和心理疏导,按计划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指导广大学员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导师们还非常关心学员的居家状态和学习情况,勉励学员们在疫情防控期间要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理性看待疫情,保持积极心态。
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教务处积极响应省教育厅高教处号召,守望相助,同心战“疫”,携手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打造暖心课堂。我校教师和教务处技术团队针对同学们的多元需求,与华为、科大讯飞等公司迅速成立项目组,在教师授课的视频中融入实时语音转写字幕,并通过AI自动生成手语视频,在人文中融入科技,在知识中融入温暖。创造有温度的智慧教育,用人心引领科技,用科技温暖人心!
三、云端巡课 提升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在线教学开展至今,校领导和督导专家们一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听课巡课工作,保障在线教学质量。校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核心督导作用,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策略,加强在线教学督导,实现听课全覆盖,课程应开尽开,目前校级督导检查已转入常态化督导,从“保开课、保稳定”,向“保质量”转变,侧重对思政课程、部分专业课程重点督导,帮助教师提高在线教学课程质量,提升课堂效果。各教学单位充分落实在线教学主体责任,紧抓在线教学质量,学院领导班子、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院督学、各系主任全部深入在线教学课堂,开展学院自查听课,倡导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课前5分钟抗疫精神宣讲活动”,并通过查课听课及时将课堂中发现的问题或好的建议逐一反馈到专业和教师,做到管理有秩序,监督有效果。在线教学开展第五周,督导专家提交听课评价记录318份,课程详细评价158条;各教学单位累计听课2552门次,其中院领导累计听课722门次。文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公共外交学院、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动物医学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和公共艺术教学与研究中心领导积极带头开展听课巡课,起到表率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把吉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思政课创新设计为系列讲座,并通过超星智慧马院平台向全国推出。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思政课教师团队郝玲玲、王成、聂长久、李艳梅等老师的课程“从科学抗疫到科技强国——青春有选择”“自由的实现与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决战胜‘疫’的精神密码”“生活为什么需要哲学”,全国共有11000多人次通过PC端、微信端收看直播,辽宁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组织教师集体收看,反响强烈。系列讲座为广大同学们在疫情期间提供了精神大餐和思想引领,充分发挥了思政课思想引领主渠道作用。
督导专家续薇教授今年虽已退休但仍承担本学期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诊断学》课程,她带出的教学团队非常优秀,目前还在支援吉林市的教师有19人,像许建成、宋媛媛、艾清、郭睿、曲林琳老师等,每天24小时轮班核酸检测,白天仍坚持按时给学生们在线授课,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们看到榜样的力量!续老师说“同学们现在好好学习就是抗疫,将来的你们也可以担当。”相信在这样专业、敬业、勤业的教师们言传身教下,我们的学生也能成为未来的担当!
通信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电工学Ⅱ》教学团队的徐卓君、詹迪铌、吴微、厉茜、王芳荣等老师,花大量心血和汗水录制优质教学课程,但他们并没有“一劳永逸”,而是不断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有的放矢地调整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他们课间和学生聊思政、聊抗疫,课后询问学生具体困难并设法帮助解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课程思政”,真正成为了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当得知在十几平方米的宿舍住着 6 个人的时候,便想尽办法让学生保持乐观精神,安抚学生情绪,化解学生困惑。学生们时刻感受着老师的温暖、责任及担当,更加热爱生活,主动并快乐地学习着,上课时签到时都是笑脸盈盈的……
教务处后续将继续整理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统一向各教学单位反馈,帮助教师持续改进,稳步提高在线教学质量。
四、优秀案例 交流学习
通过深入在线课堂听课查课,发掘出一批授课效果好、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在线课程,现选取其中的典型代表,将其教学理念、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等推荐给广大教师,希望大家互相交流借鉴,不断提升在线教学水平。
优秀案例1
接到在线教学通知后,基础医学院病理学课程组立即启动了在线教学预案,云端构建智慧课堂,实现线下课堂线上翻转。坚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构建病理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构建云端“混合式”教学模式。明确提出“教师面授”“PPT展示”和“学生互动”3个在线教学基本要素,制定融“学习通平台+腾讯会议+QQ+同步课堂”——“两终端、多平台”的教学模式,实现将智慧课堂翻转于云端课堂。既可以利用学习通主题讨论、随堂测试等活动打造智慧课堂,启迪学生学习潜能;又可以教师出镜,通过连麦的方式与学生语音交流,进行高效互动;还可以通过平台监控、作业及讨论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通过QQ群为学生提供一个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的学习空间;更可以回放复习,观看方式多样。
后期还可以通过数据监控、课堂活动、作业讨论等多种渠道,实现线上和线下,理论与实践,课上及课下全过程评价,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得到张希校长及督导专家肯定。学生对授课模式及教学效果也高度满意。
优秀案例2
课程组依托国家一流在线课程“无机元素化学”开展在线教学。首先优化重组课程内容,构建层次化教学模块,利于学生开展自我进阶式学习。然后创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通过“新形态”教材、实验视频、思维导图、习题试题库、课程思政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助力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
设计“课前触发自学—课中内化探究—课后实践创生”进阶式教学流程,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前发布自学资源并设置问题情境或习题,触发引导学生自学;课堂上以趣激思、以疑引思和以实证思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展开小组思辨、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主体作用;课后布置线上作业、思维导图绘制、研究小论文等巩固和扩展练习,促使学生学后反思,同时给予个性化指导。最后建立过程性、多维化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地了解教学效果,并引导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更好达成教学目标。
优秀案例3
课程通过课前知识预习+课堂讲解互动+课后反馈答疑三阶段层层递进,后续多方式补充拓展、串联总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科研-教学-学习共同体,将课堂教学、价值引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融为一体。
课程前期依托超星学习通建课,上传知识点视频与电子资料。发布学习指南,包括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完成时间节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掌控线上学习节奏。建立班级微信群抢题,此后每次课3-5名同学按题目进行5-8分钟口头陈述。课程主要通过腾讯会议直播授课,辅以学习通互动、多媒体展示、微信群补充。直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融入思政,从现象到本质启发思考;课堂互动发放问卷、投票选择、一句简答、投屏显示图表词云;课间播放多媒体音视频拓展视野;下课前就争议主题布置作业,锻炼学生辨析能力;课后在微信群补充教学辅导答题、探讨课程随时答疑、收集建议及时反馈、发送录屏查缺补漏。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期考核构建双维度评价体系。一是追踪课堂参与度、线上学习完成度,通过同学陈述互评、作业讨论问卷、线上随堂小测,开展形成性评价;二是通过期末考试考核线上教学内容、把握考试难易度、提高区分度,开展终结性评价。
优秀案例4
体育学院的专业课如何适应在线教学需求,保证在线教学质量,邹然老师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针对在线教学特点,调整授课重心,稍稍弱化课程技术水平提高功能,着重强化育人及应用功能。积极探索以课堂为引领,学生实践活动为协同的综合教学方式,尝试在术科专项提高教学中开展情景式主题教学活动。首先深度挖掘学生学习原动力,以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未来就业发展指导线上术科实践教学,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然后再进入身体练习部分,要求在指定的主题情景下进行实践。在身体素质练习部分保持专项技术基础,坚持体能提高,厚积薄发,为将来的线下课程奠定基础;课后布置任务,将专业技术练习以作业打卡形式列为常态化日程,以保证原有专项提高课的身体锻炼技术层面需求。对于在线期间课程的后期考核评价重新设计出两套方案,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第一种针对中途复课:以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是否提高为低阶评价标准,以学生独立构思、构建实习实践课程框架为高阶评价标准;第二种针对期末复课:以学生基础运动能力是否提高为低阶评价标准,以学生构建实习实践课程框架及实习实践授课反馈为高阶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