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为在线教学,督导专家、校院领导和同行教师常态化在线听课评课,严保在线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团队始终秉持育人初心,严守立德树人阵地,稳步推进各项教学工作。
一、本科教学总体情况
本学期第十五周(11月28日-12月4日),学校共开设课程1301门,3528门次,其中,必修课627门、选修课674门。本周新开课23门,自然结课244门。开设的课程中理论课程958门、2765门次;理论加实践/实验课程342门、762门次;其他课程1门、1门次。授课教师2092人,上课学生34712人。
二、督查听课 提升质量
本周,督导专家和各教学单位继续在线听课评课,检查课程内容、方式方法、课堂效果,辅导答疑等情况,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核心督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周督导专家提交听课评价记录223份,课程详细评价86条。各教学单位提交听课评价记录126份,保障学院教学秩序与质量。
本周推荐的榜样课程为:
课程名称 |
授课教师 |
开课单位 |
组织学与胚胎学B |
刘佳梅 |
基础医学院 |
物理化学Ⅰ |
杨桦 |
化学学院 |
基础医学专业英语 |
李艳茹 |
基础医学院 |
通过督导查课,专家建议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统筹各级名师课堂、教育资源作为补充,实现多种资源的融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倡高效课堂、有效课堂。临近期末,对于考试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测验、课后作业等环节,充分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答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巩固复习。疫情期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需要多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适时进行思政教育和心理疏导,鼓励同学们安心上课,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扎实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按照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部署安排,11月28日至29日,以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为联合组长的认证专家组,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工程教育认证线上集中考查,内容包括在线见面会、在线座谈访谈、专业实验室考查及在线意见反馈会。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安排,联合专家组分别在线上听取了两个专业的汇报,查阅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毕业论文、课程试卷、实验报告等教学资料,查看了专业实验室视频,与专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用人单位代表等进行了线上访谈,对两个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查和诊断。
宋爱国教授代表联合专家组反馈线上考查意见,他认为吉林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崇高使命的学校,一直坚持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先进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学校与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积极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两个专业均已经初步建立了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同时也指出了学校、学院和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吸引优秀生源政策以及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联合专家组成员分别就两个专业在建设改革和持续改进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赵宏伟副校长表示,学校和学院都高度重视专家组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将立即开展整改落实工作:一方面,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专家反馈意见逐条研究梳理,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将以此次联合认证为契机,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和谐共融”的质量保障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做好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迎评促建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制度,明晰工作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达成。以此加快学校“四新”建设和“双一流”建设步伐,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次均为首次参加工程教育认证。截至目前,我校已有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四、日常工作 有序开展
组织遴选2023年本科应届毕业生申报“新加坡硕博连读奖学金项目”候选人。
根据属地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相关工作安排,对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本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调整,发布《关于调整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本科教学相关工作的通知》。
教务处联合各学院组织开展毕业论文系列指导公开课(第二期)。来自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四位老师为同学们讲授线上毕业论文指导公开课。
开展2023年“千人千团进校园,招生宣传拓影响”专项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吉林大学在全国各地高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举行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系列培训(第三十五场)。